免费注册| 登录 站内信(0) 购物车(0) 充值| 客服
学术机构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机构 > 管理 > 厦门大学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编号:1987DA105051 ] 建设年份: 1987年 依托单位: 厦门大学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实验室主任:万惠霖 所在地区: 福建 地  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 邮政编码: 361005 联系电话: 0592-2093603,2182432 简  介: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依托单位是厦门大学,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主任为万惠霖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乾二院士,田昭武院士和蔡启瑞院士分别担任实验室名誉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2人, 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博士生导师21名), 技术人员4人, 管理人员2人。学术委员会由15 名专家学者组成。   
实验室认真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在1994年国家计委组织的评估中, 实验室被评为A级实验室; 同年, 在国家计委、科委等八个部委联合召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 实验室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荣膺“金牛奖”。1997年被国家科委遴选为全国8个试点实验室之一。1999年,在全国29个化学学科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名列第一。2001年,由实验室14名优秀中青年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群体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遴选为全国首批15个创新科研群体之一。   
实验室以固体表面、固/气和固/液界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表面和界面的结构、性能与反应机理,设计和合成原子团簇、纳米材料等微观和介观结构体系。实验室主要研究目标为:建立和发展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的先进实验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新催化材料与过程和电化学新体系和技术的开发提供科学基础,进而解决与能源、化工、材料、生命和环保等关系极为密切的某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实验室十分重视现代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在研究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各种原位、时间分辨、显微及其联用技术, 应用量子化学等方法建立固/气、固/液界面的模型, 研究化学吸附和反应机理。实验室拥有研究固体表面、固/气、固/液界面结构和瞬态过程的二十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还自行设计研制了国际上尚无报道的或尚无商品化的仪器设备近十余台(套),通过实验和理论方法的不断创新,实验室已逐步形成和发展有独自特色的研究方法和体系。   
多年来,实验室在络合催化理论、酶催化和非酶催化固氮成氨、一氧化碳加氢和低碳烷烃临氧定问催化转化的研究及有关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和研制、电化学研究方法、谱学电化学、电化学纳米加工、新型高能化学电源、团簇的产生与机理研究、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和量子化学中的群论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的论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实验室承担了包括973项目、863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多种科研课题; 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40余项,例如:《多电子体系的群论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固氮酶作用下和铁催化剂作用下固氮成氨的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和《合成气制乙醇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离子色谱电化学抑制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此外, 还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实验室注重营造人际关系宽松和谐、学术创新气氛浓厚的研究环境,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拥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这支队伍里,有五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4人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实验室重视学科交叉,积极开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特别注重开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强-强”合作。多位研究人员分别在国际上五个学术杂志担任编委和在一些学术组织中任职(包括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并应邀在多种有关国际系列丛书和学科大全上撰写综述文章。实验室成功主办过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例如1995年召开的第46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大会有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八百余名代表(包括国外代表五百余名)参加。还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全国量子化学大会(1993年)、第三届中日理论化学研讨会(1994年)、第八届全国催化大会(1996年)、第六届全国STM会议(2000年)和第十一届全国拉曼光谱会议(2001年)等,并参与主办第三届世界华人青年化学家大会(2000年),这些活动大大扩大了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实验室将在保持现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改进开放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强调从原始创新的目的出发,发挥实验室在物理化学分支学科齐全的优势,集中科研力量和凝炼科学目标,注重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甚至在单分子水平)表征固体表面、界面的反应过程,并注重纳米尺度结构和性能的关联,全面和深入地认知固体表面、固/液、固/气界面结构和性能及其关联。同时加强与本校、本地区相关优秀实验室的联合、整合,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力争把实验室建成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物理化学研究基地。
同领域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所属学科:管理 年平均被引率:3.02
  2.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所属学科:管理 年平均被引率:4
  3.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所属学科:管理 年平均被引率:3.89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所属学科:管理 年平均被引率:3.51
  5.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所属学科:管理 年平均被引率:4.85
同地区机构
  1.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 所属学科:化学工业 年平均被引率:3.86
  2.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 所属学科:化学工业 年平均被引率:3.08
  3. 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 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 所属学科:纺织 年平均被引率:12
  4.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所属学科:生物学 年平均被引率:3.05
  5. 福建中医学院 福建中医学院 所属学科:中医中药 年平均被引率:3.82